「當今的電晶體大小皆是奈米等級,製作電子元件就等同在處理奈米科技的問題」,謝雅萍說道。
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說,俄羅斯在週五對烏克蘭的大規模轟炸造成39人死亡,近160人受傷。!function(s,e,n,c,r){if(r=s._ns_bbcws=s._ns_bbcws||r,s[r]||(s[r+_d]=s[r+_d]||[],s[r]=function(){s[r+_d].push(arguments)},s[r].sources=[]),c&&s[r].sources.indexOf(c)。
布良斯克州長表示,兩個村莊受到襲擊,一名兒童喪命。烏克蘭媒體援引情報來源報導,一組無人機襲擊了同一地區的一家電子工廠,並聲稱該工廠曾用於生產俄羅斯軍事裝備。聯合國助理秘書長穆罕默德・吉亞里(Mohamed Khiari)「明確譴責」雙方的攻擊,並表示對平民和民用基礎設施的襲擊「違反國際人道法,是不可接受的,必須立即結束」。在影片中,還能聽到巨大的爆炸聲響和汽車喇叭鳴笛聲。烏克蘭哈爾科夫地區行政長官表示,俄羅斯對該市發動了六次火箭襲擊。
美國駐聯合國代表約翰・凱利表示:「普亭選擇在這個假期季節標誌著……前所未有的無人機和導彈襲擊,而不是和平。」 週六晚間,烏克蘭赫爾松州州長表示,在俄羅斯轟炸一座居民樓時有一人死亡。不過,台灣發展再生能源,首先要克服的挑戰在於,國土面積小,總發電量勢必有限。
以台灣目前的電力規劃來看,高雄興達電廠供應南科電力、苗栗通霄電廠負責中科用電,而桃園大潭電廠肩負北部科學園區、各工業區及北北基桃近1,000 萬人用電需求。此外,採用能源效率更高的馬達、變壓器等,也有助於節能。目前台灣東部規劃開發中的案場約有42MW( 百萬瓦),足可供應10萬戶家庭全年供電。然而,目前企業低碳轉型的最大挑戰,包括綠電的供應來源,加速再生能源開發是重要解方之一
1965年獨立的新加坡,首任總理李光耀是思維活躍、劍橋大學出身的律師,在他的領導下,新加坡快速崛起,成為一個非常成功的多種族菁英領導社會,在很多方面都是自由貿易經濟的典範。我們很快就找到非常配合的供應商,非常努力協助我們。
當時戴森被困住了,既沒有擴產空間也缺乏足夠的勞力,而且供應商遠在幾千英里之外。我們的電動車計畫要是繼續下去,就會在新加坡一個全新廠房組裝生產。在新加坡和馬來西亞,我們能很快速就做出東西,而且達到很高的品質,我們也能聘請到優秀、當地培育的工程師。因為這件事,我們後來在馬來西亞找到一個替代供應商。
我們的設計提案所受到的待遇就是英國典型的案例:別蓋在我家後院。我們並不像英國地方媒體或全國媒體所說是為了廉價勞力才外移東南亞,我們如果真這麼想,就會加入當時前進中國的熱潮,我們是被迫出走的,被缺乏彈性的勞力市場、被工廠租約至少21年的規定、被建築許可和蓋新廠耗時冗長的問題給逼走的,這些問題讓我們在英國舉步維艱。當然,英國後來在1942年把新加坡搞得一團糟,軍隊人數比日軍多的情況下還阻止不了日本殘暴入侵。我們把生產搬到東南亞的優勢是,所有供應商都在我們附近,在我們當地,這點從物流的角度來看很重要,從改良品質、帶動創新的角度也很重要。
我們需要的是熟練的勞工,新加坡在這方面很出色。馬來西亞和新加坡的勞工都是技能強、有進取心、勤奮努力,我們其實別無選擇,而且好處大到無法視而不見。
那裡是個令人興奮的地方,是世界貿易的樞紐和心臟,每年有大約10萬艘船隻穿越馬六甲海峽(馬來半島和蘇門答臘之間500英里長的狹窄水域,連接印度洋和太平洋),這支商業艦隊載運了全世界四分之一的貨物,而這個比例還會成長,因為亞洲充滿活力的經濟體還在持續成長。我忍不住會想:即使我們的財富是在現代摩登的廠房和實驗室創造的、即使克里斯的設計精緻優美,製造在英國還是被看不起,還是被視為粗俗骯髒。
我們只剩一家供應商在英國,做軟管的,其他供應商都在亞洲,等到我們的產量達到某個程度的時候,那個英國軟管廠商就不想合作了,他如果要繼續做就得僱用更多勞工、蓋新廠,而這兩件事他都不想做,我不會把責任全怪在他頭上,因為21年的工廠租約以及不能靈活運用勞力的風險太大。如果英國想留下製造業,一定要開始改革建築法規才行。我父親當年也是英軍,他們就有辦法在緬甸擊退日軍,而戰略位置很重要的新加坡卻一直在日軍手中,直到1945年9月原子彈在廣島和長崎落下幾個星期後。我想,就算是眼光過人的萊佛士或甚至勤奮刻苦的日本人,應該都想像不到新加坡在20世紀後半會如此繁榮。一個合理的作法是買下我們周圍的土地蓋新廠,但是當我們提出克里斯.威爾金森的設計圖,打算蓋個沉入地下、從周圍鄉村放眼看不到的新廠,卻遭到當地利益團體攻擊,包括當地保守黨議員,對我們來說,這無疑是將了我們一軍。讓500位跟隨我們的員工失業是很傷心的決定,但是從公司長遠的未來來看是正確的。
工程在這個地區是受到歡迎、受到稱許的,所以去那裡生產、去跟當地對自己的工作充滿熱情的人建立真正的夥伴關係,是很叫人興奮的事。新加坡1819年創建的時候是個自由貿易港,是精力充沛、周遊列國的爪哇前總督萊佛士爵士(Sir Stamford Raffles)代表東印度公司所創,當時島上人口大約1000人,但是由於地處戰略地理位置、有天然深港、有可靠的淡水供應、有船隻修繕所需的木材,還有萊佛士開明的領導,很快就證明是個適合貿易與居住的好地方,人口不到5年增加10倍,不到50年達到10萬人。
從我們遷到新加坡至今,戴森在亞洲的據點大幅增加,現在連全球總部都設在那裡,還有園區和研發實驗室設在新加坡、馬來西亞和菲律賓。製造商只有在看得到未來的銷售才會投入資金興建昂貴的新廠房,而且還要快,他沒辦法花四年等建築許可下來、再花兩年等興建,他會轉頭去一個只要花四個月的國家,就像我們在亞洲的工廠那樣。
文:詹姆斯.戴森(James Dyson) 擴廠的興建許可卻被打回票,但是我們又急需趕快擴廠,解決方法很清楚:馬來西亞有很多閒置工廠,因為電子公司都往中國追逐更便宜的製造了。我們在那裡也遇到政治人物本身就是有製造知識的實業家,所以對我們所做的事比較有同理心,比起他們遠在英國的絕大多數同行,後者對工業毫無經驗,對製造也不怎麼感興趣,甚至是毫無興趣。
現在我們在英國有4000名員工,比遷廠前還多很多,大部分是在馬姆斯伯里和赫拉文頓(Hullavington)工作的工程師。沒有人比我更努力想解決問題,留在英國。當供應商可以跟你一起坐下來,不再是遠在一萬英里外不同時區,你要產出好品質、開創性技術就容易多了如果英國想留下製造業,一定要開始改革建築法規才行。
當然,英國後來在1942年把新加坡搞得一團糟,軍隊人數比日軍多的情況下還阻止不了日本殘暴入侵。在新加坡和馬來西亞,我們能很快速就做出東西,而且達到很高的品質,我們也能聘請到優秀、當地培育的工程師。
當供應商可以跟你一起坐下來,不再是遠在一萬英里外不同時區,你要產出好品質、開創性技術就容易多了。沒有人比我更努力想解決問題,留在英國。
我們很快就找到非常配合的供應商,非常努力協助我們。我們的設計提案所受到的待遇就是英國典型的案例:別蓋在我家後院。
我忍不住會想:即使我們的財富是在現代摩登的廠房和實驗室創造的、即使克里斯的設計精緻優美,製造在英國還是被看不起,還是被視為粗俗骯髒。因為這件事,我們後來在馬來西亞找到一個替代供應商。讓500位跟隨我們的員工失業是很傷心的決定,但是從公司長遠的未來來看是正確的。我們的電動車計畫要是繼續下去,就會在新加坡一個全新廠房組裝生產。
我們需要的是熟練的勞工,新加坡在這方面很出色。我想,就算是眼光過人的萊佛士或甚至勤奮刻苦的日本人,應該都想像不到新加坡在20世紀後半會如此繁榮。
工程在這個地區是受到歡迎、受到稱許的,所以去那裡生產、去跟當地對自己的工作充滿熱情的人建立真正的夥伴關係,是很叫人興奮的事。我父親當年也是英軍,他們就有辦法在緬甸擊退日軍,而戰略位置很重要的新加坡卻一直在日軍手中,直到1945年9月原子彈在廣島和長崎落下幾個星期後。
新加坡1819年創建的時候是個自由貿易港,是精力充沛、周遊列國的爪哇前總督萊佛士爵士(Sir Stamford Raffles)代表東印度公司所創,當時島上人口大約1000人,但是由於地處戰略地理位置、有天然深港、有可靠的淡水供應、有船隻修繕所需的木材,還有萊佛士開明的領導,很快就證明是個適合貿易與居住的好地方,人口不到5年增加10倍,不到50年達到10萬人。我們只剩一家供應商在英國,做軟管的,其他供應商都在亞洲,等到我們的產量達到某個程度的時候,那個英國軟管廠商就不想合作了,他如果要繼續做就得僱用更多勞工、蓋新廠,而這兩件事他都不想做,我不會把責任全怪在他頭上,因為21年的工廠租約以及不能靈活運用勞力的風險太大。